今年以来,玉门市以构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体系为重点,部署实施“四水同治”发展战略,保障全市“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坚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抓手,将年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既定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以内。根据灌区墒情科学制定灌区维修计划,完成158公里渠道维修养护,完成市属灌溉面积13.04万亩,供水量5511万立方。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落实减退灌溉面积3.12万亩,调整种植结构面积1.3万亩,压减水量1881万立方米。千方百计调引蓄水,保证大红泉水库工业供水,为园区管委会及35家企业提供园区绿化、生产生活供水119万立方。不断巩固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编制《玉门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二是强管善治,河(湖)长制工作有序开展。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各级河长开展巡河1362人次。不断加强河道采砂监管,通过招拍挂公开出让形式,出让疏勒河昌马渠首可采区3个可采标段四年的采砂许可权,定期对砂场进行检查,确保作业规范、运营达标。开展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及河湖健康评估,完成全市10条河流和13座湖库河湖划界工作并发布划界公告。初步建立河湖“警长制”,确定河湖“警长”21名,不断提升和公安机关联动执法能力,全面复核河湖“四乱”问题整改情况,切实做到应改尽改、动态清零。不断加大河湖长制宣传力度,持续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三是精准管控,农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围绕脱贫攻坚退出农村饮水安全验收标准,重点抓好巩固提升、苦咸水改造等项目实施,加强水质检测、运行管理责任落实。完成6个乡镇9个点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维修改造工程,解决了5854户20361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组织实施了苦咸水改水项目,解决了花海片区4个乡镇8869人饮用水水质问题。实施5项老旧管线改造水源合并和消毒设备安装工程,解决了3个乡镇和 1个农垦团场3364户11685人饮水不稳定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通过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考核验收。
四是综合施策,水土保持监管持续加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督促86个企业项目依法履行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深入开展监管执法工作,现场监督检查104次。积极督促缴费企业按期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720万元。全面完成遥感图斑监管复核认定任务,现场复核图斑132个,占比118.92%。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土保持问题整改工作,采取“保姆式”服务,积极推进整改,三大园区涉及的78个项目全部完成方案编报工作,整改率100%。
五是科学防控,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对防汛工作的指示精神,对辖区水库、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和重要行洪河道先后进行10次检查,完成小型水库安全鉴定2座,对设防重点责任人进行公示,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9场次,对覆盖全市的224个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站点进行全面巡检维修,确保监测信息报送率达100%。编制《玉门市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通过充实防汛物资储备,紧盯防汛隐患整改,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全市汛期平安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