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县大力实施城乡“五抓”治理工程和生态保护行动,织密织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全面构建创建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以美丽环境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县城环境显著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提升。自2005年首获“国家卫生县城”荣誉以来,已连续五次摘得“全国卫生县城”桂冠。
突出全域“一条线”,全面构建创建长效机制。坚持“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城乡联动、共治共享”的原则,把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24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意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10余份指导性文件,强力保障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把创建工作纳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各乡镇、各部门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落实现场督查、视察督办、媒体群众监督、干部职工上街值勤等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全域划分卫生“责任区”,实施卫生督查“挂旗公示”制度,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户保洁、村(社区)收集、县运转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无缝隙对接,全天候保洁,常态化运行。广泛深入开展全民文明礼仪、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形成了人人自觉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群众环境满意度达96%以上。
实施“五抓”治理工程,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抓城市洁净工程。严格执行路面净、道沿根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池净、公共设施净,无废弃堆积物、无果皮纸屑和树叶、无砖瓦沙石、无泼撒物、无污泥积水、无人畜粪便的“六净六无”要求,以及垃圾容器内倒净、垃圾容器明净、周边干净,定时、定点清运和设备操作规范为内容的“三净二定一规范”标准,城区餐厨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公共卫生设施清洁维护、垃圾清运密闭率均保持100%,县域公厕保洁达到星级服务标准。实行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等五项精细化作业标准,道路清洁机械化率达80%以上。抓设施配套工程。全县设置垃圾收容器802个,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各1座,农业生产点化粪池7座,实现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投资28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项目,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减量处理。抓县城形象提升工程。以打造“哈萨克风情体验基地”为引领,建成民族风情一条街、33孔景观长廊、百米画廊等休闲活动场所,新增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实施建筑物立面改造工程和道路拓宽延伸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推进“厕所革命”,建成高标准公厕18座,新(改)建卫生户厕1102个。按照全国爱卫会测评细则,成功创建“清洁村庄”6个。抓环境品质优化工程。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清理“三堆六乱”现象,建筑领域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要求全部落实,“三沿一部”重点区域及偏远牧区一线“河(湖)长制”“路长制”长效推进。每年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3.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5平方米,绿地率达30.4%以上。抓县容风貌美化工程。坚持把实施全域旅游与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用景区标准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以游客视角审视环境整治成效,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全面消除“视觉贫困”,4个城区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升级,拆除农牧村废弃危旧土坯房120套4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96.4%,城乡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37.84平方米。
推进健康环境建设,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建立覆盖全县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建档率、监督率均达100%,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服务性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持有率、行业卫生达标率均为100%。饮用水卫生监测、安全用水普及率、供水单位水质合格率达100%。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得到有效控制,实施保护性灭獭灭蚤行动,近年来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投资240万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利用项目,发酵还田利用率达到73%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83%以上;农业村建立9个田地残膜回收点,回收率达85%以上。药品和医疗耗材实行零差价销售,设立中医专用病房和民族医学馆,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率、村卫生室覆盖率均100%,居民健康建档率达92.7%,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72.6%,每千人口职业(助理)医师数达7.3人。
实施生态保护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生态宜居县城”创建目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标生态环境部“7+4”标志性战役和专项行动,全县碳排放强度比2019年累积下降2%,空气优良天数达180天。以水源环境安全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工建设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地表水、地下水市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重点,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生活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结合“清废”专项行动,危险固废医废处置率100%,四项污染防治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投资2.1亿元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牧还草、森林植被恢复等重大生态项目,全县480万亩草原禁牧和万亩草畜平衡目标全面完成。